新闻中心
学术活动
省级继教 | 我院举办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发展论坛研讨班
查看人数: 1276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能力,促进专科护理发展,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于12月10日至12月11日举办了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发展论坛研讨班”,特邀国内、省内知名急危重症领域专家前来传道授业,并着眼于临床病例,展开深入的探讨与经验分享。

 

 

学习班开幕式上东莞东华医院院长助理兼护理部总主任刘耐荣致词。她代表医院向各专家和学者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东华医院急危重症专科护理状况和未来发展构想 。

 

专题授课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高明榕护士长以“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护理评估与管理”为题,讲述了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重要方式,强调做好危重患者营养耐受性的科学评估,以及环节质控提高重症患者营养支持对治疗病人的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香港ICU专科白利平护士通过“俯卧位通气护理与临床实践”讲授俯卧位通气的现状、俯卧位通气在危重症病人临床上的应用及俯卧位通气并发症如何进行有效预防,内容丰富多彩,给大家上了一堂让人难忘的课。

 

 

广东省中医院专科陈公娜护士以“创新,从发现开始”为题分析了目前创新想法少的根本原因,并通过一系列的创新用品告诉我们要敢于创新,善于发现工作上的难点,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才能善于发现。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重症医学科杨硕护理组长以“ECMO病人的规范化管理”为题详细讲述了ECMO病人的紧急救治的规范流程,以及对于这类病人的救治和护理,为重症护理人员注入一针“强心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唐宇君教授以“B超监测胃残余量”为题,讲述了监测胃残余量在护理危重症患者工作中的临床意义和指导如何测量胃残余量的正确测量方法,让大家了解到B超监测胃残余量的重要临床意义。

 

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卜会驹副主任以“无创通气在重症病人的应用”为题讲述了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优点和缺点,对于危重症患者如何正确选择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护理部张俊峰副主任以“急危重症循证护理及临床实践”为题讲述了为什么要开展循证护理,并用大量文献和指南告诉我们急危重症循证护理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

 

 

东莞东华医院护理部尹小生主任以“基于岗位胜任力与能级进阶模式ICU护士分层培训”为题,从岗位胜任力的定义、ICU护士岗位要求和ICU护士分层培训实践三方面讲述了提升岗位胜任力对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及满足临床需要的重要意义,这也是每个护理同仁成长的必由之路。

 

 

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赵春静护士长以“鼻肠管置管与维护的实践体会”为题讲述了鼻肠管在急危重症患者的使用目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置管流程的三种方法、日常的护理和堵管的预防及处理等,让护理人员遇到这类置入鼻导管的病人时可以得心应手的进行操作,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最后,东莞东华医院重症医学科赵春静护士长进行大会总结。本次会议以急危重症专科护理发展为题,各专家教授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各抒己见,用其丰富的学术知识和临床经验给参会人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整场线上培训班学术争鸣,场面精彩纷呈。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