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继续教育
省级继教 | 我院举办2022年大面积脑梗塞暨脑小血管病诊治新进展研讨会
查看人数: 1000

本次学术盛会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进行,云集了神经病学脑血管方面学术专家,为神经内科学者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邀请了相关专业知名专家学者亲临授课,就相关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包括专题报告、学术交流及案例分享等,重点、全面、深入讨论大面积脑梗塞以及脑小管病诊治新进展。本次研讨会开幕式由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兼康复医学科孙凌瑜主任主持,东莞东华医院潘伟彪院长致欢迎辞。

 

 

潘院长代表东华医院欢迎各位专家及代表参加会议,并介绍了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感谢专家们长期以来在学术及技术上对医院的支持,同时感谢联盟单位的各位同僚莅临大会,并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紧接着,东莞东华医院院长顾问、临床神经科学部主任、“国之大医”黄如训教授,广东省医学会陆正齐教授,东莞市医学会陈仰昆教授分别致辞。在发言中他们对东莞市神经病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以及医护队伍建设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跃教授阐述了神经重症的诊治新进展,并解读了中国重症脑血管病诊治规范,最后结合相关病历进行了详尽说明。

 

 

河南省人民医院朱良付教授分享了颈动脉长节段非急性闭塞开通体会,强调颈内动脉闭塞开通中系统评估与分型施治的重要性,并结合病历对分型施治的各种情况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东莞市人民医院陈仰昆教授带来了卒中患者脑血流与代谢功能的监护及临床应用。陈教授提出脑血流灌注有助于缺血半暗带的判断及介入取栓、支架成形术决策,脑氧饱和度可以非常敏感地反映脑血流灌注状态。

 

 

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陈红兵教授分享了关于脑动脉夹层的影像评估与致缺血性卒中脑动脉夹层病例的诊治经验。陈教授指出,CAD不同于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其独特的疾病谱,其诊断依赖于血管影像学检测到典型夹层征象,而实现早期诊断,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可能会减少卒中复发,从而改善预后,其中,大部分CAD经药物治疗可部分或完全愈合。

 

 

中山大学附属一医院范玉华教授讲述了轻型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现状。范教授认为轻型卒中是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但窗内到院率低,静脉溶栓治疗率低,且近1/3患者预后不良,是小症状大隐患,应该给予更多的重视。

 

 

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神经内科黄灿主任介绍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同时对“ICAS血管内治疗2022年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并结合病历进行了说明和介绍。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刘新通教授阐述了AIS院前救治的神经保护治疗。刘教授强调院前脑保护和血流再通在急性脑卒中院前急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院前多靶点的脑保护研究进展迅速,即将迎来卒中急救全新模式。

 

 

 

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刘琳主任分享了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围手术期的个体化血压管理。刘主任提出,EVT手术过程中血压的变异性与预后相关,而根据患者基线血压严格控制血压波动范围可能是合理的。

 

 

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内科兼康复医学科主任孙凌瑜进行了卒中中心联盟总结汇报。孙主任对我院高级卒中中心近一年建设发展情况以及2022年联盟单位在国家平台数据上报情况进行了介绍,同时分析了我院今年的转院来院来源情况,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最后,东莞市人民医院马荣主任进行了大会总结。马主任对大会浓厚的学术氛围、新颖的形式、丰富而广泛的内容表示赞赏,尤其是院前、手术、康复、随访等多个学术环节,为今后的心脑血管专科工作开展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讨会的举办不仅为心脑血管专科同仁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学习平台,拓宽了学术视野,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心血管疾病的疗效。我院将以此研讨会为契机,不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扩大自身学术影响,未来,我院将继续举办高级别继续教育,增强我院神经内科的技术水平,造福更多的患者。

展开更多